德国科学院院士J?rn Manz教授一行到我校讲学
2016-06-07 15:53   审核人:

本网讯 应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严运安教授邀请,德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特聘教授Jörn Manz博士和山西大学副教授杨勇刚博士于6月2日至6日到我校访问。访问期间,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小型学术研讨。Manz、杨勇刚和严运安及肖铁军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6月2日上午,Manz做了题为“Intramolecular fluxes: from tunnelling to charge migration, or from kiloseconds to attoseconds”的报告。报告中,Manz介绍了他的研究组在过去的十年中在阿秒(10-18秒)电荷转移的工作和最新进展。传统上因为分子中原子核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在电子运动时原子核通常可以近似地认为是静止的,而原子核的位置变化时电子可以瞬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以跟随原子核的运动。这个处理方式被称为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成为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在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条件下,电子的波函数由实数描述,由此会推论出分子内部无法产生电荷流的结论。Manz指出这个近似不严格成立,对于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的修正可以推导出复数描述的电子波函数。当体系的初态由基态和激发态的线性叠加构成时,分子内部在阿秒时间尺度上可以出现电荷流。这个过程同可能长达千秒的相干隧穿有很多共同点。

6月6日上午,杨勇刚的报告题目为“A rotating molecular propeller in a pseudorotating/pseudoinverting molecular bearing”,着重讲述了他在B11-结构和性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B11-分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靠近中心的两个硼原子和处于外围的九个硼原子这两个部分相对运动,形成一个类似温克尔马达。基于精确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基态和过度态,杨勇刚提出了这个全硼分子体系的量子动力学模型。

在Manz和杨勇刚的报告之后,我校严运安和肖铁军也分别向专家介绍了实验室在表界面的非线性动力学和电解质溶液模型方面的工作进展。随后我校青年教师与来访专家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技术细节探讨,专家也对实验室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图/文 重点实验室  审核/邓明森

Jorn Manz作报告

杨勇刚作报告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